粽子,粽子
作者:麦田格李诗涵 | 年级:小学六年级 | 时间:2018-10-25
那年春天,一帘江南细雨从人间带走了爷爷。那粽叶的飘香,也被爷爷带走了……
(倒叙,设置悬念。)
小的时候,在爷爷家长到两岁半,便随父母来到长沙,与爷爷相处的日子,每年确乎仅有十几二十天。
我不知道爷爷何时开始包粽子。只知道,孩提时代,我是闻着那粽叶的微香长大。
我依稀记得那时,爷爷粗糙、布满皱纹、却十分有力、灵巧的大手,从一摞摞刚洗的碧绿粽叶上拿起一片,用食指和大拇指把粽叶卷成一个碧绿、带着水珠的漏斗,再塞入糯米和红豆,好似一个个白色、红色的胖娃娃,像爱丽丝一样,掉入了绿色的世界。爷爷麻利地把粽子扎好,让奶奶给邻居送去。
(比喻生动,极具画面感。)
那时,我总会听到邻居们说爷爷的粽子是整个巷子里最好的。爷爷听到了,笑而不语。
后来,长大了点,奶奶来长沙陪我。我的假期变短了,爷爷包的粽子,我也很少吃到了。
那年,我回老家,发现爷爷的小屋里没有他的影子,后来才知道,爷爷住院了。
我去家乡的医院看他。那双饱经风霜的大手仍很粗糙,皱纹更多,更深了,也不及之前有力了。
(细节刻画细致。)
在我的记忆中,爷爷病前是个胖子,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化疗,他越来越瘦了,手也越来越无力,我想他再也包不了粽子了。
我这样想,可他还承诺,下个端午,他还要包粽子给大家吃。那时的他不知道,他已是肺癌晚期。
下一年清明时分,我赶回老家,床上那位插着氧气瓶的老人,可能挺不过那年端午,实现不了给大家包粽子的诺言了吧?我不忍想。
在我赶回老家的那天,那位“粽子老人”离开了人世,带走了他包粽子的手艺和满屋的棕香,把它们,带去天堂……
(首尾呼应。)
<maitiange>
文中的爷爷身虽苍老,但心里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。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,为我们再现了一个乐观又身怀绝技的老人形象。情感真挚,比喻生动,描写细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