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一个端午节,我漫步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,想找到记忆中的味道。
我依稀记得跟奶奶学包粽子的那个端午节。当远方如雨点般的鼓声响起,我猛然意识到,今天还要跟奶奶学包粽子。我匆匆地走下楼去,只看见奶奶穿着青色的衣服,用手将粽叶放进水中,一片片地择洗干净,又将粽叶从水里拿起,左手一边将粽叶上多余的水甩干净,右手一边将竹竿架在稍矮的树上,不停擦拭。又把脸几乎贴在竹竿上观察,直到确定十分干净了,才将粽叶挂到上面晾晒。
我也从旁边凑上去,不时用手指轻轻地拨弄它,就像拨动自己喜欢的物件一样。阳光穿透它们,影子落到周围的地上,微微泛着翠绿的光,似乎整个叶片都变得通透了,散发出阵阵清香。 直到下午,叶片上的水分才被晒干,我乖巧地跟在奶奶身后,想着美味的粽子,心中不免一阵窃喜。奶奶从厨房中取出一盆已经泡好的糯米,放在椅子旁边,然后慢慢地坐下。我学着奶奶的样子,取出一片粽叶轻放在左手手心,右手则将叶片一角拿住,卷成一个锥形,用左手紧紧握住,右手舀起一勺糯米,倾倒在粽叶内。等到糯米盛满一半时,往里面放两颗去核的红枣,再将它填满。这之后,用右手夹住叶片,将它翻折到粽子上,然后快速地将它扣到右手上,左手将多余的叶片翻折好,最后用红线将其包扎好,一个粽子就完成了。
那是我第一次包粽子,那一个个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。虽然现在市场上有许许多多的粽子,但是我却再也尝不到那样顺滑清香的粽子了。
文章来自:WWW.maitiange.cOm)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!
粽子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诞生的,早在春秋时期,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“角黍”;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“筒粽”。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包过粽子,小作者这确实是一次特别而有意义的经历。文章内容充实,文字流利,自然顺畅,有条不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