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快出门,上课要迟到了,老师会骂你的!你怎么这么慢……”
你听!奶奶又开始唠叨了,出门上堂课而已,她一大早就开始提醒,临出门,还要追一句:“东西带好了没?好好听课呀……”
什么牙膏盖没盖,牙刷又没有放进杯子里,菜糊了,谁的鞋又摆歪了………晨起,她从房间一出来,嘴巴好像每一分每一秒都没停止过。每天哥哥给我听写时,外面都时不时飘来一两句奶奶的二重奏。背书时,我刚背了几句,哥哥就要去应付奶奶几句,转过头来,便没有听见我的背诵。
这样的次数多了,我恨不得塞紧耳朵,对奶奶平时的提问叮嘱,自然疏于应答,只觉得都是琐碎,没什么特别。直到那天——
暑假里,父母去外地出差,我们就去了奶奶家住。洗完澡,正在擦头发,发现刚刚还在看电视的奶奶,现在已经把电视关上,她坐在了书桌前,织起了一件毛衣。一边织着毛衣,一边嘟囔着:“身高一米三四,体重三十七公斤,哎呦,都长到一米三四了,长得真快。”许是听到卫生间里没有了声响,便大声问道:“洗完了没有呀?洗这么慢。”
“洗完啦!”我边走边回答道。
奶奶没有抬头,而是紧盯着手中的毛衣,啧啧道:“你妹妹都一米三四了咯!”我不解,喃喃着:“长高点不挺好的吗?”奶奶皱着眉头,担心地说:“以后找不着伴可怎么办?”
我不禁被逗乐了,想着奶奶可担心得真远。我才在上小学,妹妹就更小了,奶奶竟然担心那么未来的事儿,况且,怎么会因为高而找不到对象呢?这样想着,便连忙打断她说:“绝对找得到,社会上那么多人。”
奶奶听了,嘴巴微动,似乎还想说着什么,但我一边向门口溜去,一边丢下一句:“我去睡觉了啊!”快进房间时,我又忍不住回了回头。奶奶仍在低着头,一针一针织着毛衣,挑线、运针,又不时拿起来,整体看一看长短,量一量。一会儿,她微叹了口气,又在灯光下织了起来,她的眼睛不好,眯起眼,费力地透过老花眼镜张望着,偶尔抖一抖,满意似的点了点头。夜静寂着,窗外的月光仿佛也像奶奶一样温柔,安抚着一早开始忙碌的她。
我忽然理解了,只有真正的家人会“多余地”担心我们,奶奶为妹妹织毛衣,以前也为我、为家人做过许多事,她虽然爱唠叨,但她的每一句话语中都透露着对我们的爱。
因为熟悉,所以了解。紫彤的故事里,奶奶的特征清楚鲜明,神态、动作,丰富、真实,选择描绘奶奶灯光下织毛衣的场景,也让听众有代入感。彼此贴合生活的对话,更是让人确切地感受到了,奶奶唠叨的背后,是对后辈无限的爱和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