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乡那座老屋
作者:麦田格禹浩珉 | 年级:小学五年级 | 时间:2018-09-04
自从老外婆去世以后,我就很少去那栋深在山林里的老屋了。
那栋老屋在老外婆去世以后就不复以前热闹的场景了,虽然山还是那样葱郁,门前的小溪还是潺潺不断地流着,可是,往日的欢声笑语没有了。
推开沉重的木门,那木门上朱红色的油漆早已所剩无几,露出了一圈圈的木纹。那熏腊肉的铁架,因为有几年没有用了,所以上面充满了铁锈。支架连接处只要一动,便会掉下一地的锈,还会发出刺耳的声音。
(细节描写来写老屋的代表性物件,画面感足)
以前每年过年时,我们都会到老外婆家给她拜年。她老人家就会用腊肉迎接我们。烟熏味的屋子里飘散着腊肉的浓香,渐渐地穿过窗户、经过前院,慢慢山间里也飘满了腊肉的烟香。那不仅仅是香,而是老外婆的爱,是家的味道。
可是,现在回到老外婆家时,腊肉香没有了,欢声笑语也一去不复返了,只剩下那座破旧的老屋。
(过去与现在对比形成今非昔比之感,让人由不由得感伤物是人非)
卧室里,那一张床早已摇摇欲坠,床脚挂满了蜘蛛网,老外婆以前一直睡在这张床上,那只是一个用几块木板和几颗钉子钉起来的。如今,有几颗钉子,早已不知去向,床也松松散散,不牢固了,只剩下少有的钉子还在支撑着整张床,屋里也显得空荡荡的,腊肉香也不再出现了……
有人说人去世了,会化成天上闪烁的星星。
我时常仰望星空,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老屋,看到了老外婆的身影……
(结尾表达对外婆的思念,感情真挚充沛)
<maitiange>
故乡与生活在故乡的人向来是分不开的,我们写故乡的人时,切入角度可以选这个人的活动场景。一座老屋,承载着小作者对外婆无限的思念,外婆的一切活动背景都在这座老屋里。这篇文章之所以感人,是因为感人的细节渗透全文,如穿过窗户、前院、飘向山间的腊肉香,木门上的朱漆,外婆的床,很有代表性的物件,勾起老师想到了同样住在山间的爷爷奶奶家,确实就是小作者描述的这样。小作者的细节也不是乱选的,而是前后照应,帮助感情慢慢渗透的。
文章以平淡心现真情,让人感动,老师想跟小作者说:会的,那些逝去的人都会成为天上闪烁的星星,永悬天幕,生生不息。每个晴朗的夜里我们都能看到他们,在有极光的地方,他们一直在看着我们,祝福我们,我们也要更好地生活,延续他们的生命,让天上的星星们愈加明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