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风雨,那些人生
作者:麦田格张译中 | 年级:初中一年级 | 时间:2018-11-30
一日,狂风不止,暴雨不停,隐约中,传来……
“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,欲说还休。”垂暮之年的辛弃疾,已两鬓斑白了,愁的滋味到底有多苦,只有体验过的人最清楚了,辛弃疾又何尝不是呢?“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秋点兵。”回想年壮时期驰骋疆场的雄姿英发,辛弃疾便长叹一声:“可怜白发生。”
(前后对比,让人心酸。)
又一日,狂风不止,暴雨不停,恍惚中,传来……
(过渡自然)
“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”“只恐双溪蚱蜢舟,载不动许多愁。”正处于不惑之年的李清照早已无当年的那般灵动活泼,再也无心“生当做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”
她是文坛上的巨人,又是生活中的一个弱女子,夫君的病故,朝廷的无能,战争的无情,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与磨难早已消磨了她的锐利,她原本饱满的脸颊已变得苍白憔悴了。
(引用诗句,增强说服力。)
三日,狂风不止,暴雨不停,朦胧中,传来……
“行路难!行路难!多歧路,今安在?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天宝三年,李白被排挤出长安,由此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愤怒情绪,但他仍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机会施展自己远大的抱负。他乐观豪迈的气概,也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情调,李白嗜酒,他的好友杜甫在《饮中八仙歌》中曾这样评价他:“李白斗酒言诗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,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”经历安史之乱时,李白已年近花甲,当时他颠沛流离,尝尽人间疾苦,这位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——李白,不久便郁郁而终。
在人生的道路上,只有那些历经磨难,历经风雨的人,才能够变得更成熟,更好地认知这个“无情”的社会。
啊!那些风雨,那些人生。
<maitiange>
经历风雨,方能言人生。你选择的人物很能印证这一点,行文时亦能紧扣这一点。人物生平前后半生进行对比,让人唏嘘不已。但他们并没有被困难击倒,很好地印证了主题。写李白的片段,侧重点是他的郁郁不得志,还是他的豪放不羁?明确侧重点,文章会更清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