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家常有一些执念,用生命去珍惜的,为之牵肠挂肚的,像小孩一样倔强又可爱地护着的,不被晚辈理解的,可能是早已不再通行的多年前的旧钞票,可能是泛黄发白的旧照,可能是修修补补好多回的衣裳,也可能是锅碗瓢盆,一丘青菜,小作者的奶奶,她的执念是一棵老槐树,我们无法去探究这棵槐树对奶奶意味着哪样的岁月,但我们通过小作者的叙述,感受到了奶奶与老槐树的生命早已有部分融在一起,那未融合的,是各自保留的最后一点生命个性。 我们有理由相信小作者说的是真事,因为各种原因而忽略家人的情况,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了。小作者的语言较为真诚,多处拟人,借错过老槐树,讲年迈的奶奶,想到自己可能也会错过奶奶而抓紧和她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,让老师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忽视了亲人,是不是会等错过再来怀念。老师想到几年前在《读者•原创版》上看过的两篇文章,一位作者慨叹自己对自己的孩子可以如此耐心周到,但竟然对自己的父亲却不能做到耐心与理解,另一位作者讲父亲生病前后的变化,父亲的执拗,父亲的孩子气,父亲权威的丧失,父亲病逝日渐沉重,自己在和父亲的拉锯中渐渐理解了父亲,祈望父亲的健康,然而,不过月余,等文章刊登的时候,作者的父亲终究还是去世了,编辑加上的这份说明当时让老师久久无言。老师的外婆去世的时候,母亲哭着说自己是“以后没有娘的人了”,是的,再也没有母亲疼她,她只能是我的母亲而非另一位母亲的女儿了,母亲几姊妹虽然感情好,但无可否认的是,老人的故去让一个家族失去了很多再次相聚的时光。老师其实想跟大家说的是,珍惜亲人,珍惜当下,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,以为理所应当的,也是最容易在某个时刻被突然收走,戛然而止的,人从来都是最强大也最柔弱的存在。 必须承认,这不是一篇正经的评论分析,夹带了太多私货,但老师也会反思,一个半点感情私货都没有的评论员,是不是一个及格的评论员,老师不知道答案。选录这篇文章,文笔之类都不是重点,老师想让大家注意到亲情主题可以用物象征人来写,立意可以是“亲人与错过”。更重要的原因是,这篇文章勾起了老师的一些感概,忍不住想跟大家说,仅此而已,期待大家能够转身拥抱你爱的和爱你的人,多一些沟通和理解哦。
老人家常有一些执念,用生命去珍惜的,为之牵肠挂肚的,像小孩一样倔强又可爱地护着的,不被晚辈理解的,可能是早已不再通行的多年前的旧钞票,可能是泛黄发白的旧照,可能是修修补补好多回的衣裳,也可能是锅碗瓢盆,一丘青菜,小作者的奶奶,她的执念是一棵老槐树,我们无法去探究这棵槐树对奶奶意味着哪样的岁月,但我们通过小作者的叙述,感受到了奶奶与老槐树的生命早已有部分融在一起,那未融合的,是各自保留的最后一点生命个性。
我们有理由相信小作者说的是真事,因为各种原因而忽略家人的情况,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了。小作者的语言较为真诚,多处拟人,借错过老槐树,讲年迈的奶奶,想到自己可能也会错过奶奶而抓紧和她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,让老师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忽视了亲人,是不是会等错过再来怀念。老师想到几年前在《读者•原创版》上看过的两篇文章,一位作者慨叹自己对自己的孩子可以如此耐心周到,但竟然对自己的父亲却不能做到耐心与理解,另一位作者讲父亲生病前后的变化,父亲的执拗,父亲的孩子气,父亲权威的丧失,父亲病逝日渐沉重,自己在和父亲的拉锯中渐渐理解了父亲,祈望父亲的健康,然而,不过月余,等文章刊登的时候,作者的父亲终究还是去世了,编辑加上的这份说明当时让老师久久无言。老师的外婆去世的时候,母亲哭着说自己是“以后没有娘的人了”,是的,再也没有母亲疼她,她只能是我的母亲而非另一位母亲的女儿了,母亲几姊妹虽然感情好,但无可否认的是,老人的故去让一个家族失去了很多再次相聚的时光。老师其实想跟大家说的是,珍惜亲人,珍惜当下,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,以为理所应当的,也是最容易在某个时刻被突然收走,戛然而止的,人从来都是最强大也最柔弱的存在。
必须承认,这不是一篇正经的评论分析,夹带了太多私货,但老师也会反思,一个半点感情私货都没有的评论员,是不是一个及格的评论员,老师不知道答案。选录这篇文章,文笔之类都不是重点,老师想让大家注意到亲情主题可以用物象征人来写,立意可以是“亲人与错过”。更重要的原因是,这篇文章勾起了老师的一些感概,忍不住想跟大家说,仅此而已,期待大家能够转身拥抱你爱的和爱你的人,多一些沟通和理解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