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,那双手紧紧抓住我的小手,马路上、商店中、公园里,都这么紧紧地抓着,生怕我被撞了、被拐了、走丢了。当那双手松开时,我的手腕上满是汗水,还有几个深深的、红红的指头印,我厌恶那双无法挣脱的手。
上学前,那双手紧紧握住我的小手,一笔一划地教我写字,一道又一道地教我做题,那双手用各种姿势不停地比划着,生怕我练不好、学不会。当其他小朋友都在玩时,我还在练习……我厌恶那双不让我自由玩耍的手。
生病时,在那个年关将至、大雪纷飞的深夜,那双手强有力地托住我的身体,抱着我冲向医院。我焉焉地躺在他的怀里,只感到他整个身体都是滚烫滚烫的,我热在身上,暖在心里。
出院时,托着我身体的那双手没有那么紧了,但仍然强而有力,一边用指头在屁股上打着拍子,两脚左右晃荡,一边哼着小调,笑逐颜开地向家里走去,好像年轻人中了大奖一样。
上学时,许多同学花很多钱在校外培养课外专长,于是,那双手就开始教我如何识谱吹单簧管了。当那十个手指间飘出美妙的旋律、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时,我仔细地端详着这双以前“不曾见过”的手,这是一双长满老年斑的手,青筋暴起、皱纹遍布、老茧丛生……岁月和操劳刻下了深深的印记。
童年时,这是一双捡蚌壳改善生活的手;少年时,这是一双拖板车贴补家用的手;青年时,这是一双扛钢枪保家卫国的手;中年时,这是一双握笔杆针砭时弊的手;老年时,这是一双做家务照顾儿孙的手。童年时捡起的,是觉悟;少年时拖着的,是勤劳;青年时扛起的,是责任;中年时握住的,是勇气;老年时照顾的,是希望。
这,就是我外公的那双手,虽然粗糙,但是我却无比喜爱!
<maitiange>
本文用手作为线索烘托人物的情感。故事虽平凡,感情却真挚,充沛,感人。文章开头新颖,具有先声夺人之效,使得读者未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深刻的映象。细节描写颇具匠心,极富功底。结尾处对外公抒发的情感情真意切,感人至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