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礼系七年级期中作文解析—黄其

麦田格    2018-11-16

 

麦田格语言艺术

关注

让每个孩子自信表达

 

期中考试一结束,家长们立马把孩子的作文发过来了,几家欢乐几家愁。看了几个学校的真题,中雅的题目有点意思,加之这一届中,这所学校的学生挺多,于是想写点对这个作文题目的看法。
 
  一、关于审题  
《我家的“老大”》这个题目其实不难,即使是出现在小学二三年级的考卷上,也不违和。但这个题目很“坑”,准确地说是考生容易掉“坑”里。这个坑不是出题人挖的,而是考生自己给自己挖的。

看到题目,倒是很容易确定写作对象,你家里的“老大”可能是爷爷,可能是爸爸,可能是妈妈,每个人不一而同,这个倒没有硬性要求,最怕的就是你确定好是XX后,就把作文按照《我家的XX》来写了。

比如,你家的老大是妈妈,你很可能就按照《我家的妈妈》来写这篇作文,洋洋洒洒写了关于妈妈的几件事,但是能体现“老大”这一身份的几乎没有,这就属于偏题了,而且没有读懂出题人的用意,要知道《我家的老大》和《我家的妈妈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题目,这也是这次很多考生失分之所在。

所以,写好这个题目的前提是你真的想明白了“老大”的意思,而且在选事例的时候要以“老大”这个身份来进行筛选,而不是只要和那个人有关的都写上去。这是第二个要讨论的问题了。
 
  二、定对象,选素材  
什么是“老大”?你的解释和理解不同,选择的对象就会不同。也许是年纪最大的,比如爷爷;当然也许是年纪最小的,比如还在上幼儿园的弟弟;也许是家中稳稳的经济支柱的爸爸;也许是掌握家中财权,拥有绝对话语权的,比如妈妈;也许是最有学识,最有威望的,比如奶奶;也许是家中唯一一个做了“大官”的——当了个村长的姑父;当然,“老大”也许就是你自己,所有人都围着你转……不管是谁,属于“你家”这个范畴的,都可以。但是,确定的同时,你得想清楚,Ta为什么被你称之为“老大”,你选的事例要紧紧围绕着这个身份来。
 
弟弟是家中绝对的“老大”,是所有人众星捧月的“小皇帝”,是奶奶口中的“小心肝”,是外婆口中的“好伢子”,是大家争相抢抱的“宝贝”,每个人见了他都忍不住在他脸上狠狠地啄上一口。他哭了,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,翻翻他的尿布,摸摸他的额头,听听他的喉音。为了让他笑,所有人都使出浑身解数,装“嫩”,装“傻”,装“盲”,装“聋”,他笑了,全家人都跟着他笑了……
 
妈妈是家中绝对的“老大”。她的脸色就是一家人的晴雨表。她哼着小曲儿准备早餐,哇!今天又是晴朗的一天,可以向老妈提任何要求。只听厨房里哐啷作响,那一会儿可得见机行事,小心为妙。爸爸决定不了任何事,“给我买个玩具吧?”“我可以下去玩会儿吗?”“这个暑假去哪里旅游?”爸爸的回答只有一个——“问你妈”。我要上多少培训班,我要考哪所初中,我周末要完成多少套试卷,统统都由妈妈说了算。奶奶心疼我,想让我休息,但看看妈妈一本正经的模样,便不再说话了……

爷爷是家中绝对的“老大”。爷爷有糖尿病后,饭桌上的饮食全都以他的健康为第一要义;他若想钓鱼了,打雷下雨下冰雹,咱也要满足他,不然他会不高兴;过年时,大家族的家庭会议也是由他来举行,我们围坐着他,听他忆苦思甜,我们大气也不敢出,像小学生一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……

爸爸是家中绝对的“老大”。小时候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浑小子,胆大包天,人人都怕得要命。现在,他是家里的顶梁柱,是家中的经济命脉,让爸爸能够心无旁骛地工作,是我们每个人的目标。他也是爷爷的长子,爷爷老了,家中很多大小事务都由爸爸来做主,来决定。爸爸也继承了爷爷的衣钵,在邻居们心中颇有威信,也被公推为业主委员长,不仅决定着家中的大小事,也充当着邻里间的“裁判”。

姑父是家中绝对的“老大”,他是咱唯一做官的,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,但已然有了不小的派头,双手背在身后,缓缓踱步,视察着家里的每一处角落,和每一个人。满意就点点头,不满意就指派着我干活。家里有谁闹矛盾了,第一个想到找他,正所谓“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种红薯”……

种种现象,不再一一道来。已经足够你发现,这个题目,写谁不重要,重要的是和这个人有关的事例是否真的能够紧扣“老大”这个题眼

你写妈妈,还是去写妈妈对你的关心,呵护;你写爷爷,还是去写他如何陪伴你长大;你写外婆,还是去写她夏夜的晚上如何为你驱赶蚊虫……如果你这样写,说明你并没有真正理解题目,偷换了概念。

而一定你有这点意识,并且在行文过程中始终捍卫这个意识,那么这篇文章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。

那还有另外一部分呢?
 
  三、你到底想表达什么?  
你洋洋洒洒写了关于“老大”的几件事,而且展现得也颇为贴切,让读者忍不住感慨:“果然是老大”,但是,你还要思考一个问题,我写这些到底想表达什么?我是为了写这个人而写,有没有更深层次想表现的?有没有什么主旨?中心思想?也就是我们平常上课的时候总是提及的“主题”。这是决定你文章深度的关键因素。我想,很多同学在写这个题目的,并没有想过“主题”这回事,你不能仅仅停留在写人的表面,还要往深写一层。

如上文所述,你描写家中的“小皇帝”弟弟是绝对的老大,大家如何围着他转。写完了之后呢?你能不能再往深层思考思考?也许,透过此时的弟弟,你仿佛看到了儿时的自己。恍然大悟,你也曾得到过这样的待遇,只是因为与父母的一点争吵和矛盾而忘记了,视而不见了,你重新理解父母的爱。

当然,你想到的可能是另一层面,你觉得家人这样的“无微不至”,养成了弟弟霸道无理的性格,你觉得这未必是一种好的教养方式,你希望你的弟弟成为一个勇敢、敢于担当责任的男孩,你写写这方面的思考,也是相当不错的主题。

你写爷爷或者奶奶是家中的老大,大家如何迁就他们,让你明白了什么呢?你明白什么叫“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”,你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“尊老”。爸爸妈妈教你的全在他们一点一滴的行动里了,你也明白爸爸妈妈也会有老去的一天,等那一天到来,你能不能也让他们拥有 “老大”的待遇呢?

你写妈妈是家中的“老大”,你明白了爸爸与妈妈之间的“爱与扶持”,你明白了妈妈这个角色的不容易,你明白了妈妈为这个家的付出,对你的殷殷期盼。于是,你心甘情愿地认她为“老大”,并能够体谅她那让你不喜欢的“毛病”。
......

你发现了吗,拿到这个题目后,确定好写作对象的同时,你最好能够明确你的主题,在行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倾向于此,那么你的文章就会有整体感。在结尾的时候,无需太多笔墨,将主题点明,便成就了你文章的深度。
 
  四、其他  
由于我没有看到试卷上的原题,不知道在题目之前是否有限定只能写人。如果没有做这个硬性规定的话,我觉得写“物”也是可以的。比如在你家年纪最大的不是爷爷,而是一张旧方桌,或者是门前的一棵大榕树等等。这未尝不是一个新颖的选材。

比如那张旧方桌,早已失去了桌子的功能,但一直舍不得扔。每周都拿出来擦拭一番,未必价值连城,却是当初爷爷和奶奶结婚时置办的第一个大件!比如那棵大榕树,粗壮得很,挂得住两架秋千,也是夏夜避暑的胜地,当然蚊虫也多。家里的老房子要扩建,老榕树有点占地挡路,但还是没拆,爷爷说这可是宝贝,是将来等孙儿上大学了换学费的!
……

家人对老物件这么珍惜,视它为“老大”,还是因为这个物件背后的故事和深情。不写人,写物,可以尝试!

写了这么多,你发现了不,其实无论什么题目都要好好审,不仅仅是你认得题目中的几个字,还要绕过去去审出题人的用意,选什么素材,定什么主题,也要在审题的过程中完成。如果没有这个过程,匆忙下笔,结果未必理想。就像这个题目,写的时候觉得这个题目也太容易了吧。分数一出来,就再也笑不出来了。

如果这次作文你得分不高,可以参照这几点找找原因,你会发现老师的分不是乱打的。当然,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,我们最好能进行修改,好文章是改出来的,也是为了避免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。
 
最后,此种种想法未与出题者商量过,也不知能否挠中阅卷者的痒点,如有雷同,不是巧合。
本文作者:黄其老师

麦田格教学总监 毕业于北京大学 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会员 原《北大青年》校报主编 原《南方都市报》新闻记者 专注于高段语言艺术教学 教师语录:得天下英才而育之,教学相长

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