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麦田格语言艺术 |
关注 |
让每个孩子自信表达
|
以棋喻理,延展丰富
从2013年开始写高考作文解析,今年是第十年。
其实今年有名正言顺的偷懒的理由,但最终还是决定写下去——毕竟,还有那么多读者,毕竟,能为大家多提供一种解析的视角。
因为时间紧迫,水平有限,如有纰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正,也欢迎大家共同讨论。
真题回顾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分)
“本手、妙手、俗手”是围棋的三个术语。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;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;俗手是指貌似合理,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。对于初学者而言,应该从本手开始,本手的功夫扎实了,棋力才会提高。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,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。本手是基础,妙手是创造。一般来说,对本手理解深刻,才可能出现妙手;否则,难免下出俗手,水平也不易提升。
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。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,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一、审题立意
看完甲卷、乙卷和新高考Ⅰ卷,心中不免感慨。甲卷“高雅脱俗,诗意盎然”,乙卷“合为时而著”,新高考Ⅰ卷则“意味深长,蕴含人生哲理”。
整体来说,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难度不大,比较好写。如果说去年的高考作文“强弱之辩”是一个信号或征兆,那今年“以棋喻理”更是一种鲜明的对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引导。
材料中有明确指向:本手是基础,妙手是创造。一般来说,对本手理解深刻,才可能出现妙手;否则,难免下出俗手,水平也不易提升。所以,材料着意在“本手”与“妙手”的辩证关系上,二者是一种条件关系,具体来说,本手是妙手的必要条件。基于此,以下几个立意单独或结合起来写作都是准确的:
1、了解事物的规律,才能在具体的问题和行为中有所创造;
2、掌握规律是我们有所创造的必要条件;
3、重视基础,重视基本功,才有可能创造奇迹;
4、不重视基础,不重视基本功,就会走向失败。
在理解了本手和妙手的辩证关系后,在实际写作过程中,我们要具备批判性思维。何谓批判性思维?通俗地来说,你相信什么,你不相信什么,你支持什么,你反对什么,尽量做明确的表态。观点要鲜明,不要模棱两可。
我经常叮嘱高考考生,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大家一定要力求准确。有了准确的立意,我们在表达方式、思维深度、语言上再去追求突破,往往才是致胜王道。
二、几个重难点
1、在论述的时候,首先要重视说理,不要用十分具体的素材去堆砌;
2、这样的文章用类比的方式也是有显著效果的,中国功夫、文学创作、学习或某项才艺都是如此,需要我们掌握基本规律,需要我们打牢基础;
3、我个人更倾向于大家就生命个体来论述、说理,不太建议又引向家国这种太大的主题,当然了,适度来谈也是可以的。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也要重视发展的基本规律,也要打牢基础,只是在实际写作上难度较大,易流于空泛,这点需警觉;
4、议论文的核心目的在于阐明观点、评判是非、议论曲直、说服读者,所以考生一定要观点鲜明、力透纸背;
5、如果是写记叙文,情感最为重要,考生要做到“在场”,通过一个故事或多个故事,引出哲理,且最好是联系自我的经历或真实感受。
三、参考标题
《本立而道生》
《通盘无妙手》
《脚踏实地,方见星空》
《远行自迩,笃行不怠》
《行者必近而后远》
《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》
《伏久者,飞必高》
《墙高基下,虽得必失》
《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》
《棋如人生》
《“本手”孕育“妙手”》
《本就是妙》
《掌握规律才能有所创造》
四、相关金句
善弈者,通盘无妙手。
直从萌芽拔,高自毫末始。
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,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。一粒一粒地种,必有满仓满屋的收。
寒不累时,则霜不降;温不兼日,则冰不释。
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: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基础是重要的东西,没有根基的人,将来走任何一条路都比那些基础深厚的人来得辛苦。
欲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。
根之茂者其实遂,膏之沃者其光晔。
竹子是一节一节长起来的,功夫是一天一天练出来的。
学者功夫,宁下而勿高,宁沉而勿浮。
学者之患,在于好谈高妙,而自己脚根却不点地。
褚小者不可以怀大,绠短者不可以汲深。
水之积也不厚,则负大舟也无力。
五、给高一、高二学生的一些建议
1、作为还在高一、高二的学生,还有充足的时间备战高考作文,请大家务必相信,只要勤加训练,凭自己的实力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,而不要打“考前背几篇范文就能过关”的如意算盘;
2、给自己规划好阅读时间,务必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。阅读,不仅仅是写好高考作文的基础,更会滋养我们的人生。人生很长,可不止高考这一件大事;
3、据我所知,很多同学都会阅读,甚至背诵人民日报的社论。有用处没有呢?有的。但是请大家不能把它当成唯一的阅读输入方式,或者,盲目地去模仿它的表达;
4、完整阅读与碎片阅读相结合。不要只零碎地读一些文章,每年最好保持两三本书以上的完整阅读;
5、经典阅读与同龄人佳作阅读相结合。经典作品更有营养,同龄人佳作易见技法,都要读;
6、重视在学校的每一次写作练习。高中生不同于初中生、小学生,每写一篇,就要让自己满意一篇,不满意就继续改,改到自己满意为止,有质量的训练胜过大量的训练。等到你高考时,就会惊奇地发现,高考作文其实在平时就已经写过。虽然不可能完全一样,但是一定有相似的地方;
7、刻意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。日常看到新闻热点,或写作材料,不急于去看评论,不急于去听别人是怎么想的,自己先独立思考,想清楚后再去了解其它人的观点;
8、议论文的本质是“阐明观点,说服读者”,很多同学前四个字做得不错,但是后四个字没理解透彻。如果没有读者意识,写文章时就会自说自话,难以直击人心。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:大家可以代入情境,比如说,我这篇文章就是写给同桌看的,或者写给某个熟悉的人看的,我要想方设法让他接受我的观点。如果大家有这个意识,议论文一定会更精彩;
9、建立素材档案库。人物也好,新闻事件也好,历史事件也好,提炼一些精要内容,分门别类做好记录,在脑子里构建一个素材档案库,需要什么就调用什么,这个事情做好了,就不用担心言之无物了;
10、机械地摘抄一万句名言金句,不如滚瓜烂熟地背下自己最喜欢的五十句。背下来,就要用,用上一两次,一辈子都不会忘记,谨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