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酒
作者:麦田格尹重予 | 年级:初中一年级 | 时间:2018-11-29
何以解忧?唯有杜康。
——题记
(运用题记,简要点题。)
酒,在现在的世界基本是随处可见,放在古代,那便是一天不喝,浑身不适了。
“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”,如此豪放的诗句出于诗仙笔下,当然,“乐天派”李白也在《将进酒》中写“高堂明镜悲白发”,感伤人生之短,这时候,就“唯有饮者留其名”了,“将进酒,杯莫停”,我们可以想象李白豪饮“三百杯”于月下之景,也可以从酒香间闻出,这杜康,还真是一种消愁必备良器啊,喝完后,李白都发表评论,与尔同销万古愁!可见其作用之大。
“哎——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”杜甫于高台上吟唱道,韶光易逝,壮志难酬,国于旦夕啊!酒水被杜甫倒于江水,这酒香极淡,满是他的惆怅,似乎连专供解忧的杜康,也于此失去了作用。
(引用李白与杜甫的诗歌,增强说服力。)
江波上浓雾翻滚,吞没了那酒香,也吞没了杜甫的身影……
(过渡自然。)
不同味道的酒香蔓延着,它穿过千百年的时光,经过了岁月的洗礼,由浑浊变得清亮,酒香沉淀,仅余几缕在空气中曼舞,勾着爱引之人的鼻尖。
现代人饮酒,不似古代般大碗喝,而是拿着高脚杯摇晃几圈,再轻抿几口,享的是品酒过程中的乐趣和舌尖上的享受,好像消愁的作用已经褪去。
这是真的吗?非也,时代在进步,古人许多留下来的东西,糟粕已除,可“愁”,是人之常情,这东西,消不掉。
虽然已经看不见古人喝醉是举着金樽爽朗大笑,但还是看得见,一些拿着酒瓶,喝了一瓶又一瓶,却又朝服务员道:“再……再给我一瓶。”这种人喝得多,越喝越脸上带笑,笑了半响,却哭了起来,连着酒与泪,一饮而尽,令旁观者也心生悲戚,想要一醉方休才罢,但当人酒醒,便把这愁苦一并弃于脑后,继而喜笑颜开。
我端着面前这一小杯米酿,执于面前轻嗅,可谓沁人心脾,自摇头叹息:何以解忧?唯有杜康。
<maitiange>
文章从李白杜甫对酒的态度写起,引用大量的诗歌,增强说服力,后表述现代人对酒的态度。全文用词妥切,议论精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