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年遗失了一只毽子
作者:麦田格孙艺菲 | 年级:小学五年级 | 时间:2018-10-30
在大扫除的时候,我在班级的运动器材角里发现了一只毽子。我认出它了,那是我们以前玩的毽子。
我突然怔住了。
从前一二年级的时候,我们女孩子中不知是谁带来了一只毽子,然后制定规则,招呼咱们玩。
规则很简单,A组踢了几个,B组也得踢几个,否则就欠着,等到第二轮再补。谁踢得多,欠的少,谁就赢。
我们小孩图个新鲜,便一拥而上,乞求着带了毽子的人,让她批准我们玩。
我有幸被点中了,于是快乐而又激动地等待了一节课。
三秒、两秒、一秒……下课铃终于响了,终于可以去玩了。我三步并作一步走,第一个冲出教室,渴望能排上一个好位置。等我们所有的人都到了,毽子持有者才悠悠地来,手中拿一个红色的毽子。
(细节生动,写出了“我”等待的心焦,为下文做铺垫。)
她自己先示范,用手拿起毽子,掂了掂毽子,便向空中一抛,看准毽子落下的时机,顺势抬起右脚,毽子便又腾空飞起。
(动作描写细致生动。)
她踢了几个,便把毽子握在手里,对着已经看呆的我们说道:“你们先练习一下,明天再正式开始比赛。”
我们接过毽子,一个个乐得不知身在何处,赶忙学着她的样子笨手笨脚地踢起来。
女孩子协调能力比较强,一下子便学会了,学会的便把毽子传给不会的。好容易轮到我了,我用右手托着毽子,又用右脚踢,毽子却“当”的一声打在地上。
我慌慌张张捡起毽子,四周的同学早已七嘴八舌讲开了。
“会不会平衡啊,用右手抛,又用右脚踢,怎么可能踢好?”“她是不是傻,这么简单的东西也不会。”
听到她们的话,我的脸一下子红了。女孩子再怎么样也不愿被加上“协调能力差”五个字。于是我赶紧换一只手拿毽子,又试,结果又失败了。
我踢了又掉,掉了又捡起来踢,结果并没有变化……我反复踢,试得后面的同学都不耐烦了。拿毽子来的女孩见状,立刻抢过我手中的毽子,一声不吭地直接给了其他人。
我无地自容,不知该怎么办,径直回了教室,委屈极了。
(与上文做对比,期望越大,失望越大。)
当天晚上,我早早做完功课,把从小卖部买来的毽子拿出来,在平地上一次又一次练习,还是徒劳无功。
第二天再去试的时候,女孩们看我来了,脸上不免有些厌恶,便冷冷地对我抛过毽子,然后在旁边一副看戏的样子。
我努力地尝试,却又失败了。
结果可想而知,毽子被夺走,我也从此一直被女孩们疏远、孤立,不敢也不愿碰毽子。
现在,毽子也被遗忘在这,这个脏兮兮的角落,就像我一样,被忽略,就像我们的童年一样,被埋没在无穷无尽的题海中。
每当回忆起这件事,我的心中遗失了一只毽子。
<maitiange>
因为不会踢毽子,“我”被女孩们疏远、孤立。文章将孩子们天真的残忍表现得淋漓尽致。细节刻画传神,叙事清晰,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。愿你能走出童年阴影,重获欢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