赏月
作者:麦田格戴惟妙 | 年级:小学四年级 | 时间:2018-09-10
皓月当空,月色正浓,一抹月光透进窗内,窗户镀上了一层亮闪闪的银。
月光深深地吸引了我,我禁不住诱惑,站起身,咯吱推开房门,走进后院。
月光洒在大地上,为它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,照在槐树上,映在荷塘中,打在房顶上,窜进窗缝里。
(将月光比作轻纱,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夜色的美景)
我坐在茅亭中,石凳也敷上了一层银色的药膏,凉丝丝的。
我望着那一轮皎洁的明月,沉浸在这圣洁的月光中。
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……”,我低吟了一首《水调歌头》,正想到城市的月……哎,城市,城市!
(引用诗句,烘托意境)
听阿婆说,城市的月亮不亮,总是被一层厚厚的浑浊的乌云笼罩着,那月光就淡了许多,还填上了几分灰蒙蒙的感觉。
月亮突然悄悄地逃走了,一步,一步,槐树、荷塘、房顶、窗户、石凳上的月光消失了,院子一下子变得黑暗、诡异起来。
嗯,嗯,阿婆还说,有时候,那月亮可亮呢,什么诗人李白、苏轼、王维统统写了不少诗赞颂呢!
月亮又弹出了好奇的脑袋,一点、一点,院子里,槐树、荷塘、房顶、窗户、石凳上,又泛起了一层微弱的光芒。
(月亮竟是如此俏皮)
古时候的月亮一定和乡村的月亮一样漂亮!淡淡的,咸咸的,附者一圈皎洁的光芒。
月亮“咯咯”笑起来,不失优雅的说,过奖了!大片的云也微微点了点头。
呵,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”,月亮也会笑呢,我扬起嘴角,月亮悄悄地走了……
<maitiange>
从头读到尾,老师的童心都被小作者唤醒了。本文语言富有童趣,古诗的引用恰到好处,烘托了月下的美景,用比喻的修辞手法,将月光比作轻纱,形象生动;有的地方将月亮拟人化,将月亮俏皮的景象描绘地淋漓尽致。本篇文章的亮点之一语言,大家可以参考本篇文章这种短句的运用;亮点之二是对拟人手法的灵活运用,如“月亮又弹出了好奇的脑袋,一点、一点,院子里,槐树、荷塘、房顶、窗户、石凳上,又泛起了一层微弱的光芒”,注意到不同位置的提示,读来颇有趣味。总的来说,这是一篇很不错的写月光的作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