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别人吃粉
作者:麦田格易宇轩 | 年级:小学五年级 | 时间:2018-09-01
我爱吃米粉,也爱看别人吃米粉。
在吃粉时,最先映入眼帘的,是人们吃米粉时各种各样的神态。有人狼吞虎咽,有人文静地细嚼慢咽,还有人吃得大汗淋漓。那真是千姿百态,无不让你看着就口水直流。
看,坐我对面有一个满脸胡子的大汉,一屁股坐在椅子上,手中紧紧地握着一双筷子,眼睛死死地盯着他的那碗米粉,仿佛和那碗米粉有什么深仇大恨一样。正准备吃时,犹豫了会儿,便往碗中倒了一大勺码子,搅和搅和之后,一筷子抄到碗底,粉被一拎上来的瞬间,已被蒸气冲得有了闪闪的泪花。他一抹眼睛,一口吃下了筷子抄上来的一大堆粉条,碗中的米粉就只剩下二分之一碗了。他又一下子抄下去,一口吃完了。他呷了呷嘴,食指一抹嘴上的油花,吮入嘴中。又抱上碗,“咕嘟咕嘟”地向嘴里灌汤。那么一大碗的汤,一下子便被他喝了个底朝天。他又呷呷嘴巴,回忆那一碗面的那种美味。
(神态动作描写细致传神,寥寥数语,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勾勒得一览无遗,生动形象)
而在我旁边桌子上,一位小女生也正在吃粉。她先吹了吹碗中的米粉,然后又夹起一小撮粉,又吹了吹,才吃入口中。她手中的筷子如燕子一般轻盈,不停地夹着,粉吃完了,她又擦了擦嘴,取出一个小木勺,一勺勺地喝着碗里那美味的汤。她发现汤没不过勺沿边了,就侧了侧碗,喝光了汤。她又擦了擦嘴,从粉色的小挎包中掏出零钱付了米粉钱,慢慢地、文雅地、满足的走出粉馆,混入了人流之中。
(小女生与大汉的动作细节形成对比,人物的言谈举止具有了鲜明独特的个性)
我爱吃米粉,我看别人吃粉,也是在品味别人的性格,这也是我的一大乐趣!
(结尾一句话升华主旨,精炼)
<maitiange>
吃粉是常见的生活方式,但小作者却换个角度,写“看别人吃粉”,一下就吸引了老师的目光,这种换角度的思维方式,大家可以有意识地锻炼,所谓“横看成岭侧成峰”嘛。文学大家写生活方式的文章有很多,例如丰子恺的《吃瓜子》,围绕“吃”可以讲的太多了,大家别忘了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是如何将“吃”与文化、情感有机联合起来的。平凡的生活怎么写出新意,在纯记叙之外做点升华呢?可以像小作者这样,在结尾宕开一笔,提炼出一个主旨,张秀亚的《雾》也是在结尾用一句话提炼出“在浓雾微阴之后,必能看到更灿美的阳光”的道理,用这种方式写文章,大家记得前面的材料要能够提炼出最后的主旨,否则文章就是散的,不通的哦。有的小伙伴说:“我的生活里没什么好写的。”其实不然,写作是在记录生活,点滴小事都可以写,流传千古的书法名作《肚痛帖》《寒食帖》也是写的生活中的事,简单的几句话很有生活气息,看吧,古人连肚子痛都要专门写一写,你肯定有比肚子痛更有得写的事哦。
小作者的观察和描写实在是太细致有趣了,文章还没读完,老师的肚子已经用遁地术遁到了粉店里,恨不得马上一碗米粉下肚,还要是加了两勺辣椒炒肉码子的,如果肚子有眼睛,此时老师的肚子肯定是有双绿油油、直勾勾的大谗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