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起眼的可乐瓶
作者:麦田格金子涵 | 年级:小学四年级 | 时间:2018-08-30
夜幕降临,大街上就热闹起来。瞧,街道上各类车川流不息,来来往往,把弯曲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,有方便的电动车,有急速飞奔的摩托车,还有悠然自得的自行车,我们置身于车海之中,车辆还排起了队伍,组成了一幅长龙似的图案。街上人潮拥挤,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闪闪发光,路边KTV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,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有一个不起眼的、被踩得扁扁的可乐瓶,它已经破烂不堪,静静地躺在地上,在无数的脚步中几乎喘不过气来。
这时来了一个女人,她手里提着名牌包包,穿着一件粉红色大衣,她垂头丧气地走着,看见这个饮料瓶就说:“谁呀,这么讨厌,真烦。”女人用脚把它踢了出去,心里想:这么不爱干净,不知道人要时尚吗?她气呼呼地提着包走了,可乐瓶看着她的背影远了,远了,最终不见了,默念着:或许她家很有钱,但她心里真是没有一颗善良、有公德的心。
可乐瓶叹了口气,眼角却发现不远处蹒跚着走来了一个面黄肌瘦的乞丐,脸上布满了如蜘蛛网一样的皱纹,身上穿着一件破掉的衣服,已经看不出原本到底是春装还是冬装,满身的灰,手上黑黑的,与那破旧的衣服混合在一起,整个人像会移动的大黑球。他慢慢地走向可乐瓶,穿过拥挤的人群,人们都躲着他。一步,一步,近了,近了,他终于来到了可乐瓶身边,慢慢地伸出那只黑黑干瘦的手,捡起了那只可乐瓶,扔进了垃圾桶。可乐瓶终于能顺利呼吸了,听着他的脚步声远了,远了,不禁想到:虽然他是那么穷,那么渺小,但他有一颗美好、有公德的心。
地上的可乐瓶,在无心人看来是不起眼的,只有有心人才看得到。
<maitiange>
可乐瓶的不起眼,是在与城市热闹的声色中比较出来的;乞丐的公德心,是在与华衣女人的假爱干净、真冷漠中对比出来的;文末的结论,是通过遍布全文的对比,丰富的细节描写得出来的。小伙伴们可以在写文章时尝试用一用镜头语言和对比。
“社会现象”是写作常见的议题之一,只要观察和思考细致,应该是“有话可说”的,至于如何说得好,那就靠变换视角、严谨布局、细节描写等来助攻。本文所写的是高速发展的城市中很普通的一幕,华衣女人和乞丐作为两种浓缩的符号,分别代表了一类人,小作者以“非人”的视角来叙述,较为新颖。小伙伴们,生活中你有没有注意自己的社会公德?你还注意到了哪些社会现象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