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的内心深处,有一个桃花源。
清早,望着一轮红日探出山头,明媚的阳光洒在希望的田野。一棵棵嫩小的芽经过一场春雨的滋润后,变得水淋淋般的绿。放眼望去,水绿色田野尽头,与湛蓝的天空的边缘汇到了一处。
缓缓放下锄头,径直走向田边,挥手扔弃起一柄长瓢,舀满水,将爱泼洒给土地。晶莹的水珠在光的照耀下,如一颗颗金色圣水,进入每一个幼芽的心田,用金色的希望,来给予它无限的光明。
一只鸟展翅滑过了天际,红日也坠入山头,染红了几朵无家可归的云。
提起锄头,伴随着渐渐来星临的蓝色踏着泥泞的小吃,迈入茅草小屋。
一抺月色召唤着人们,便提一壶杜康,坐在小石东奔西跑上。皎皎的月光洒在密的林中,被松针的锋芒碎得满地都是。仰头笑饮杜康,坐椅乐观好月色,闻虫鸣,听鸟啼,观鸡斗。如此,桃源正好。
但,当老墙边的老锄已经被虫蛀断,田野已再看成不到希望的绿色,也不见阳光洒在水珠上,只有乌云密布的天空。被荒废的土地,倒塌的草屋,桃源的人们都已整头白发默默地消失。
我心里的桃花源,这是怎么了?
是因世间的喧闹,人与人之间的争吵吗?
是无人能知,人的内心需要什么吗?
是人的心里,只有那些富贵,荣华,名利,已经忘记了最初的自己了吗?
是因那些无知的人,去穿上一层虚伪的外套,去搏得他人的眼光吗?
这些都是许许多多层净颜料,用来伪装自己,让人忘记了真正的自己,远离了自己的桃花源,也是这些人,这些事,让我离开了我喜爱,追求的桃花源!
再见了,我的桃花源。
<maitiange>
文章通过对桃花源两个时期的不同景象进行描写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文章结构紧凑,富有深度。对景色细腻的描写,使文章情景交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