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题回顾
快过年了,土地爷爷给小猪、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——三袋麦子。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,开心地……
要求:1.请展开你的想象,将故事续写完。2.书写完整,250字左右。
提示:小猪、小牛、小猴收到礼物后会怎么想?怎么说?怎么做?结果怎样?
作文解析
一、想象合理,明确对象
这是一篇很典型的想象作文,要求思路开阔,敢于大胆编织故事,但是想象一定要合理,不可以信马由缰。看到试题,我们要明确文章的写作对象:
三袋麦子是从哪里来的?麦子是谁送的?他都送给了谁?为什么是三袋麦子?送礼物的人为什么要送麦子?他有什么用意?三只小动物收到麦子怎么想?怎么说?怎么做?结果怎样?
将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才能够把故事讲清楚,塑造出它们的性格。无论选择什么材料,无论写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,必须要让读者有所感悟和启示。比如说这个题材我们可以表达于乐于助人,也可以表达有耕耘才有收获。
“小猪看到黄灿灿的麦子,开心地扭动起肥胖的身子,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蹈。小猪边跳舞边流着口水想:哇,三袋麦子,也够多的了,足够我吃好长时间呢!对了,还是赶紧享受这麦子的美味吧!于是,小猪天天大吃起麦子来。它是吃了睡、睡了吃,眼看着麦子快要吃完了,它也不在乎,就这样,几天下来,三袋麦子就被小猪彻底吃光光了。”
“土地爷爷送给自己三袋麦子,小牛十分感激。它明白,只有自己不断地播种,才能有吃不完的麦子。它将一袋麦子留着,其它两袋麦子种到地里去。从这以后,在小牛的麦地里,大家总能看到它忙碌的身影。当地里长出绿油油的麦苗时,小牛更是不辞辛苦经常给麦苗浇水、施肥、锄草。几个月过去后,麦子成熟了。放眼望去,金黄色的麦穗就像一条金色的地毯铺在地上。小牛兴奋地估算,这至少也有三十袋麦子。”
二、语言运用,善用修辞
语言运用要注意的是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的使用和搭配。在韦伟《三袋麦子》中写道“舔了舔嘴唇”,小猪憨厚可爱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读者眼前了,极富有画面感,所以合理使用动词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,达到让读者身临其境的目的。形容词的运用与搭配是语句生动的基础,一些AAB式、AABB式词汇以及一些简单成语能使文章读起来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,比如“金灿灿的麦子”、“饱满的麦粒”等等。
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学过修辞手法了,而写童话需要运用想象、幻想、夸张等方法,夸大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许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童话故事中的出现的植物、动物都是有生命力的,像人一样会思考、会说话、会做事、会生活,拟人手法在童话故事中的运用,是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方式,但是在使用拟人手法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,不能偏离它的本质特点。
“它们找了一块土地,迫不及待的干了起来。小牛顶着尖锐的牛角就耕,耕了一会儿,豆大的汗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流了下来。小猪跑过去用鼻子拱,可拱了一会儿,鼻子就肿得跟胡萝卜似的。小猴立刻跑去帮忙,他用铲子把土一点一点地挖去,可好景不长,麻烦来了,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开垦的道路,小猪皱起了眉头……”
三、行文流畅,情节完整
这是一篇需要续写的文章,通过想象把故事补充完整,说清楚故事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就可以了。试题中已经为大家开好了头,所以在写作中着重于写收到礼物后各动物的表现。写作要流畅,先写谁?后写谁?这三只动物要体现出三种不同的选择,写出这种选择所导致的结果,着重于其中一种能够体现自己思想的选择,或者说你最赞成哪一种选择。
小猪—吃完了—憨厚可爱—土地爷爷哈哈大笑
小牛—慢慢吃—勤俭节约—土地爷爷点点头
小猴—全种下地—聪明能干—土地爷爷说“你真聪明!真能干!”
按照这个发展过程的话,大家肯定会赞成小猴的选择,其实文章中土地爷爷的态度也可以说是小作者的态度,这就要看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了。
麦田格教师简介
邹丽
汉语言文学学士,从事教育多年,将写作与生活融为一体,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写作,在写作中生活。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严谨治学,寓教于乐。趣味性的教学深受学生喜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