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儿还是那个廖家坪,却已不是从前那个廖家坪。
——题记
那是在十年前,我还依稀地有着印象,这里是宽敞的,鸟掠过高山,点过河溪,停在了一棵不知名的苍劲的老树上。竹林外是几户人家,升着清灰的炊烟,竹林中点点晚霞透过叶缝,照亮了一寸土地。这里便是我那有着深刻回忆的故乡——廖家坪。
也是在那时,我见到了他,他踩着一辆三轮车,车上堆满了物品,剪刀、椅子、绳子……多种生活物品,当然,还有我们最爱的零食。每次听到那三轮车特有的铃声,我与其他小孩都会奔出去,看看他又带来了什么好玩东西,虽然没有钱,但饱饱眼福,摆弄几下也能让人开心一整天。有时候他也会送我们一些稀奇的小玩意,草编的蝴蝶,木质的玩具小推车,或是一个好看的发夹,而我们也会回赠他一些自己认为好看的“礼物”,几个脏兮兮得用泥巴捏的面目全非的小泥人,但他都会笑盈盈地收下,小心地放到一个小木盒里,再轻轻地放入他的大衣口袋,似乎生怕它坏掉。
其实,他也只是个普通的老人,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,就算是有人知道,那也不在这个村里,因为这个小乡村中最老最老的村长都不知道他叫什么,但是我们也并没有将他看成一个陌生人,每次他一来,都会被很多人围着,有要买布的大姨,买生活用具的爷爷奶奶,也有只看热闹的小孩,所以,他在这个村里,热度还是很高的。
上小学后,我也不住在老家了,直到上初中,搬家搬到了月亮岛,已是很多年了,我并没有想故乡会有什么变化,我以为,那里还像之前那样,我以为那个老人还在当着杂货铺爷爷,但我以为终究只是我以为。
一个假期中,我回到了廖家坪,这里已经不像之前那个小乡村了,现在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城镇,有KTV灯红酒绿五颜六色的招牌,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的一家家商铺。我在想那个老人是否还在,忽然看见老家前面那条弯弯的小路,我的心掠过一丝怅然,拐进去,远离了纷嚣。
在与大妈们交谈的过程中,我知道现在这里已经接近现代化了,这时,仿佛听到了那熟悉的铃声,抬头一看,正是一辆杂货车。但车上却放着个叫卖的喇叭,不像之前,是老人亲自叫卖;车子并没有停留,不像之前,老人会在这条弯道停下来看着我们朝他奔去;当然,骑车的也不是老人了,而是一个瘦瘦的年轻人。
时代在变化,而新的科技也逐渐代替了之前那质朴的生活,那些老旧的记忆,也可能会被忘却,每一粒沙地里的沙子,都尚且知道珍爱,每一次日出,都舍不得忘怀,更何况这一张张活生生的面孔,又如何能在记忆中抹去。
<maitiange>
在小作者的文字里,我们看到了小作者故乡的变化,从朴素自然的山野美景变成了现代化的小镇,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,童年的欢乐与那个踩着单车的爷爷只存在于记忆当中了,可记忆依旧是美好的。
很喜欢小作者淡而优雅的语言表述,叙事节奏掌握不错,以题记突出主旨,都表现得很好。唯一要指出的一点问题在于标题“他”,是否可以再思考一下呢?作品的中心点在于故乡时代的变化,结尾升华的依然是时代与故乡的关系,标题应该与文章主旨联系得更为紧密些会更好哦!